当前,咸宁正处在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是省委对咸宁的殷切期望,也为咸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然而,咸宁欠发达、总量小、底子薄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仍是制约咸宁发展的最大短板。分析看来,咸宁现有的产业缺乏个性和特色,尤其是太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特色的支撑;作为旅游城市来看,我们的服务业不管是意识还是水平都非常低下,我们为之骄傲和依赖的交通也是一把双刃剑,而且自身存在短板(比如与天河机场不能对接、交通便利导致中长期旅客的流失,以及大武汉的虹吸效应),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双重任务,如果我们选择常规方式推动发展,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
再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咸宁要实现后发先至,既不能走也无法去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低成本高能耗的老路,必须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而要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实现由总量跟跑向绿色领跑的转变,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于特色产业支撑。我们要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那么如何不断释放绿色潜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崛起优势,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实在在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看得见的“金山银山”,我建议咸宁倾力打造养老产业,在这方面先行先走,做早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为咸宁的特色产业。
一、可行性论证
(一)市场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即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照此定义,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日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老龄化问题己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而且我国的老龄化区别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特殊性,属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目前养老服务显现出很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体系建设缺少科学规划、产业缺乏合理布局、管理监督标准执行不严、资源配置没有紧贴实际、存在城乡二元发展格局等,因此,发展养老产业有非常强大的市场需要,而且做得好做的早,应该可以争取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 自然资源条件
咸宁绿色资源得天独厚,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生态地区,主要河流有陆水、金水和富水三大水系,水面面积万亩以上的湖泊有西凉湖、斧头湖、大岩湖、密泉湖和黄盖湖,全市森林覆盖率49.47%,城市绿化覆盖率38.92%,享有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等美誉,荣获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咸安区拥有“金桂湖省级湿地公园”和“向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温泉城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湖北潜山森林养生基地”,尤其是独特的天然温泉资源,多数温泉温度高、水质佳,很早就是温泉的治病疗养的品牌,如今更是咸宁成为人们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的招牌。
(三)优越的地理位置
咸宁市位于武汉南部80公里处,是湖北省的南大门,与湖南、江西接壤,成为武汉、长沙、南昌金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贯通南北。
(四)房地产业
地价相对较低,有利于规模化的大型高端养老产业园区的形成。
(五)技术资源
湖北科技学院有四十多年的医学办学历史积累,可以提供医药方面的技术支持。
因此,从旅游、休闲、康复为集合的养老产业发展角度,经济发达城市拥挤的公共交通、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不断上涨的房价物价,已难以成为养老者理想的养老目的地,而咸宁优良的生态资源、宜居的自然环境,可满足养老者的首要追求。咸宁在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疗养生态方面的这些优越,也可弥补本地医疗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
二、实现途径
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柱产业、产品开发、衍生产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其中养老产业的核心是服务,即提供养老服务,包括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等。养老产业链可由产业链核心、产业链主体以及产业链末端组成,纵向上看,从上至下包括上游初级产品、中游核心与支柱产业、下游关联产业三部分组成。传统的养老支柱产业以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护理用品、日托照料、老年食品、保健品、文化用品、老年求学、老年娱乐设施等组成;核心部分由养老医疗、养老旅游和养老地产(住)组成。因此,养老支柱产业可包含有绿色健康老年食品产业(食)、医疗康复产业(医)、养生保健产业(养)、高级护理产业(护)、旅游休闲产业(休)。从食、住、医、养、护、休等全方位构建起具有资源特色的养老产业的核心与主体。上下游产业则作为养老产业链的首尾末端,上游初级产业为支柱产业供应必备的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品,配套所有相关服务涉及的初级产品,诸如保健品、治疗药物、辅助器械、文化娱乐设施、专业人员、物业管理等;下游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诸如地产建筑产业、评估咨询产业、职业培训产业、营销广告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殡葬产业等,提升产业附加值,体现出养老产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构建一种以“养老+”为基础的养老产业链,使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促使医疗、护理、旅游、养生、房产等产业的融合,形成由上游产业、支柱产业、下游产业组成,以养老服务与养老地产为核心,以绿色健康老年食品、医疗康复、养生保健、高级护理、旅游休闲为支柱的纵向产业涵盖,横向上鼓励支柱产业间相互良性竞争与整合,充分吸收特色养老资源,构建以“养老+”为基础的具有特性的养老产业链,进而通过个性化、特色化设计满足高端型需求,实现其高端化转变与发展。
三、预期前景
不论是养老产业还是高端养老产业,站在产业经济学角度,任何产业的孕育、发展和演化都必然伴随着产业链的形成、整合或分化以及升级。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以“技”为先,“治”“疗”并举,“治”、“疗”、“养”、“研”、“信”、“会”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发展思路,有望形成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开发+企业运营管理的三级开发运营模式。
养老业以服务本质为基础,具有广泛吸收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本质,加上人口老龄化与养老社会化的市场需求、企业竞争与产业政策等外在动力驱动下,一方面可以走养老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融合道路,另一方面可以走养老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路径。首先,技术创新同样是-养老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随着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及其向老年服务产业的不断渗透,从而形成新的产业,诸如老年电子商务、在线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智能检测研发等高科技含量养老产品,形成养老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融合。其次,老年市场消费需求多样性、养老模式创新性变化是养老产业融合的拉动力,在政府特许鼓励性政策提供的外部条件下,形成以养老为目的,健康食品产业、医疗产业、护理产业及旅游产业等支柱产业的相互竞争的横向整合型发展,充分吸收特色养老资源,可以预期的是,养老产业发展将对地方经济产生深刻的宏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