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 崇阳县 发布时间: 2018-10-22
发布时间::2018-10-22
来源:崇阳县
【字体:

近年来,崇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创新发展思路,加大扶持政策,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崇阳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民营济发展态势

 

(一)增长速度稳中求进。全县注册民营经济户数   24700家,其中私营企业3555家,个体工商户21145, 同比增长11 %10.5 %10.6 %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为8%,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民营企业获准出口经营权的有中健医疗、众望食品、海洋钒业、宇涛纤维、昌奇电子、美尔卫生用品等27 家,外贸出口总额1.55亿元,同比增长76.1%。民营企业申请专利量250件,同比增长25%,授权专利量67件,同比减少45件,科技含量明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18年增加5家。

 

(三)贡献份额不断增加。2018年,全县开工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项目18个,目前完成投资    2.9亿元。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0.5万人,同比增11%民营经济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通过近年的发展,全县民营经济经营领域已从过去的商业零售、餐饮、服务、建材、卫生材料、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逐步向化工医药、电子装配、现代物流、新能源、生态旅游、规模化种植养殖及加工等领域延伸,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五)规模工业快速扩张。元至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41.51亿元,实现利润1.55亿元,  税金1.35亿元,同比增长16.3%133.4%4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6家,净增5 家;销售收入亿元企业达到7家,总资产达43.48亿元。

 

(六)外来投资民营企业成为重要增长点。崇阳将招引民资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完善配套措施,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呈超常发展态势。2018年,全县招引国内民营投资项目7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7个,合同引进资金169.98亿元,到位资金88.12亿元,同比增长16.8%。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的发展迅速壮大了全县民营企业队伍,扩大了民营经济总量,成为全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批已经投资民营企业连年增资扩股,新来投资企业规模趋于扩大,这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已成为崇阳民营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特色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崇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措

 

(一)强力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营造社会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形成全县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鼓励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降低创业门槛,放开企业名称、投资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限制,推动全民大创业、创大业。

 

(二)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县政府努力打造行政服务中心优质高效服务窗口;成立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整治环境热线”接访制度、发展环境定期检查制度、民营业主评议职能服务部门制度等,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担保公司、钒业协会、金融办公室、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主动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提供直通卡服务,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县政府每年设立1000   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改贴息、产业集群建设和企业纳税、产品出口、新增规模企业、项目建设、品牌创建等奖励;2018年,县政府首次设立园区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纳税贡献奖励、商新技术奖励、企业改造奖励、名优产品奖励;加大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全县各金融机构与86家规模企业发生信贷业务。中小企业新增贷款45.8亿元,比年初增加2.8亿元。金信担保公司为63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余额3.36亿元,同比净增0.34亿元。

 

(四)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一是抓园区建设。开发区面积扩大到7.8平方公里,在20107年的基础上扩大  0.45平方公里。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9家,比2017年增加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家,年缴税过千万的可达5家。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大批休闲、教育、医疗、服务、居住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得到提升,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建设培育十大主导产业。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集群的指导原则,选择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崇阳实际的产业,重点建设钒产业、食品加工业、建材化工业、卫材纺织业、新能源产业、物流服务业、生态旅游业、水果产业、竹产业、畜牧产业。围绕十大产业培植发展了一批重点企业。钒产业向绿色钒业、高新钒业方向发展,形成从精钒加工到50钒铁、80钒铁、钒铝合金、钒氮合金、高纯钒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中瑞矿业、成飞科技、晶洋科技、青山钒铁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崇阳钒交易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崇阳钒价成为全国钒价风向标。卫材纺织、建材化工、机械制造三个传统产业骨干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能大幅扩大。稳健、中健、昌华、兴民钢圈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食品产业依托众望、冰丰、稼轩康等龙头企业带动迅速壮大。电子装配、新能源、物流服务、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大湖山风电项目25台发电机组正式运营;三特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洪下林科所影视产业园、柃蜜小镇3个亿元项目建成营业;正大集团推进规模化养殖,建成千头以上养猪场413 个。

 

三、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崇阳民营经济在大发展中,取得了较好业绩。但目前还存在值得密切关注的四大“瓶颈”问题。

 

(一)思想解放程度尚存滞后。部分职能部门、服务部门主动热情服务程度不够高。群众创业门路、办法还不多。具体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把握服务大企业与鼓励扶持小企业,引进外资和民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优势资源、传统产业,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和发展原生型民营企业等方面的关系上,还存在着在工作力度、工作导向、工作责任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企业发展创新条件准备不足。目前,全县民营经济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不多,传统的产业、初级产品占比过大,科技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或引进技术不足,致使民营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型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融资难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相继制定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但是无论从自身机制还是运行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融资的市场严重滞后。企业财务制度规范性不强,企业寻保难、融资难。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导致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能力受到制约,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强化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大融资力度。

 

(四)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加上社会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导向较多关注向外输出,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对当地劳动力供应的期望值偏高,劳动力的素质与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许多企业缺乏有一定技能、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的生产员工还不能与投资的生产线规模相匹配;相当部分员工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业务能力方面,还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四、力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对民营经济的法律服务水平,引导民营经济自觉依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二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完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经营范围和出资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参股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规范设置民营经济投资准入门槛,透明公开市场准入标准。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和促进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建立上市民营企业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市;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以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发展专项基金额度。

 

(二)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自身素质。一是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民营经济发展,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对民营经济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民营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二是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水平。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扶持民营企业项目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申报专利、名牌名标、驰名商标和原产地标识,申报新产品、新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切实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对放贷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补偿和奖励补助,引导各类放贷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二是强化人才保障政策。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大科技和产业人才引进力度。

 

(四)进一步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一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民营经济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承诺服务、企业联络员、走访企业等制度,不断健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效率。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建立一批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质量检测、信息化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强化行业协会服务职能。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自律自治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权益、应对贸易纠纷、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政策、规划的制定和行业发展研究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