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以“三高”要求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来源: 民族科 发布时间: 2022-10-18
发布时间::2022-10-18
来源:民族科
【字体:

近日,咸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高规格部署、高要求推进、高标准落实,以“三高”要求推进第1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高规格部署。省民宗委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后,咸宁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高度重视,在各市州率先高规格以市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2022年咸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方案》,高位推动相关统领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加强领导,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同时,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今年5月市统领组印发的《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分工方案》等文件精神。

二、高要求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9月初,市委统战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委四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贯彻实施意见》,在市委党校主体班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报告会等。市县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直各部门、相关高校纷纷以主题报告会、宣讲会、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市教育局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9月又专门下文要求,在全市7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统一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

三、高标准落实。一是抓宣传。通过报纸、电视、云短信、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民族知识、政策法规、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共在中国民族宗教网站、中国民族报客户端、省民宗委网站、民族大家庭、学习强国、湖北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媒体刊发民族信息约60篇,发送云短信20万余条。二促创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认真实施“石榴花”工程,抓好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培育指导申报,初步推荐示范单位8家。探索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示范企业等,因地制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实践基地。与湖北科技学院联合建立的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挂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石玉华,湖科党委书记闫英姿共同揭牌。基地团队撰写的《新疆棉产业知识产权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荣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三是出亮点。开展普法宣传。9月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语言文字法、“两个会议”精神和宣传月活动方案。组织“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组织市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代表参加咸宁市统一战线“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同心颂党恩朗诵比赛。进行中秋国庆联谊。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点南大街社区等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绘最美同心圆”中秋和国庆联谊,各族同胞一起做月饼送祝福,升国旗庆国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牢牢扎根。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在“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咸宁市“香城大舞台”活动中,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市民宗委、市史志研究中心、市供销社4家单位共同出演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汉服秀节目《中国莲》,邀请书法家现场挥毫“民族团结 清廉咸宁”,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在鄂高等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快闪等活动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晚会进高校。国庆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咸宁职院共同主办“喜迎二十大·爱我中华情”民族团结晚会,展现了咸宁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瑶乡。10月14日,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携手共迎二十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瑶族村活动,各族同胞相聚瑶族村,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表达了咸宁各族同胞感党恩、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坚定决心。各地活动亮点纷呈。赤壁向务工经商新疆同胞捐赠青砖茶及煮茶器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咸安结合“一下三民”为残疾少数民族群众解难题;嘉鱼、崇阳在中小学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通城新疆籍经商代表爱心资助汉族贫困生;通山组织各族群众代表开展红色教育等,各地用实践行动多样化、立体式、高标准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