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咸宁赤壁市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成为咸宁市首个“世界非遗”项目。
咸宁市文旅局文物和非遗科科长宛克文说,这意味着我市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与国内43项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一起,用一片树叶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国智慧。
湖北省茶业集团总经理、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莉将申遗成功的消息转发到朋友圈,满是骄傲。
民族定点企业赵李桥茶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保护单位,2014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由明代的“帽盒茶”发展演变而来,至清道光年间基本成型。企业“川”字牌青砖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火车头”、“牌坊”牌、“聚兴顺”牌米砖茶被认定为“湖北老字号”,驰名海内外。目前,该项目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
咸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主任张德英介绍,赵李桥茶厂是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中蒙携手抗疫“羊来茶往”中的“主角”,湖北省回赠蒙古国的3万片赤壁“川”字牌青砖茶,就是出自该企业。自1949年至今,企业从未间断过边销茶的生产和供应,70多年来累计供应砖茶50余万吨,保质保量完成了国家边销茶产销计划,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被国务院2次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国家民委1次授予公司“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从赤壁羊楼洞、赵李桥至恰克图再至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是中俄传统友谊和中国砖茶文化传播史的生动见证。赤壁青砖茶,已经成为了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丰富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要借力申遗成功,让中国文化随着青砖茶飘香更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更大作用。”金莉表示,赵李桥茶厂将不断改进工艺、改良产品,在做大做强湖北产业链中发挥龙头作用,让中国砖茶飘香“一带一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据悉,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陈真、胡七星、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