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来自通城县实验学校的壮、白、回、苗、土家、汉六个民族的24名师生,满怀憧憬地走进黄袍苏区塘湖镇。他们怀揣着“红色之旅共传承,民族团结心连心”,在这明媚春日中,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
追寻红色记忆,共铸团结之魂
一路前行,高耸的八燕渡漕首先映入师生们的眼帘。这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见证了通城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壮举。政教处主任周丰丰感慨地说:“这条渠,是先辈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如今,我们也要让民族团结精神如这渠水,永不干涸,长流不息。”身着五彩民族服饰的学生们静静聆听,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感动。
走进荻田秋暴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生动感人的讲解下,面对锈迹斑斑的枪械和农具,苗族学生金晨曦忍不住感叹:“当年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今天我们要用团结去守护。”
而在红河革命纪念碑下,微风轻拂,六色花瓣纷纷扬扬地飘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师生们移步大埚黄菊妈烈士陵园,土家族学生王雨馨、白族学生唐祝馨、壮族学生龚天琛、苗族学生金晨曦等人,神情肃穆,缓缓献上手中的黄菊。“黄菊妈妈送五子参军,一门忠烈,她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家国同心,什么是无私奉献。”王雨馨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此时,不同民族的年轻面庞上,都闪耀着同样炽热的爱国光芒。
花海中的课堂,孕育振兴希望
午后时分,龙印村的千亩油菜花海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师生。12位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学生和12位汉族学生迅速组成“寻春小队”,一头扎进了这片花的海洋。
在油菜花节的舞台旁,在桃李芬芳的空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表演开始了。壮族的竹竿舞节奏欢快,苗族的芦笙曲悠扬婉转,土家的摆手舞热情奔放。当竹竿舞跳到高潮处,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其中,一时间,土家织锦的艳丽色彩与苗族银饰的璀璨光芒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欢声笑语在田野上空久久回荡,构成了一幅新时代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
夕阳西下,满载着欢乐与收获的校车缓缓启动,踏上了归途。透过车窗,师生们回望黄袍山下那连绵成片的油菜花田,它们紧紧相依,恰似一颗颗紧密相连的石榴籽。而他们手机相册里定格的每一张笑脸、每一处美景,都将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最美好的记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让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