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咸宁市以文旅活动为载体,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全市接待外地自驾游客91.21万人次,A级景区接待游客51.62万人次,文旅市场“热力值”彰显民族团结进步活力。
一、文化共情促认同,厚植共同体底蕴
咸宁深挖历史与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多元交融的文化场景。三国赤壁古战场以36场实景演出重现三国文化,日均吸引超万名游客沉浸体验;瑶祖故里大观园举办“瑶王赐缘节”,演绎省级非遗“拍打舞”,开展花船巡游、情歌对唱等民俗活动,展现瑶族文化魅力;羊楼洞景区“品砖茶·赏非遗”活动,以茶为媒联结南北客源。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的创新表达,增强了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共融强纽带,拓宽交往新路径
全市推出“高铁游咸宁”“马拉松+旅游”等惠民政策,吸引全国游客跨越地域互动。嘉鱼不夜城“西游主题闯关”、陆水湖生态游、药姑山古瑶村篝火晚会等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共娱共乐平台。假日期间,超90万人次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共赏山水、共享美食,民宿酒店连续满房,文旅消费热潮推动情感交融与经济共赢。
三、服务共优聚人心,绘就团结同心圆
咸宁以“宠客”模式提升服务品质,文旅部门强化监管保障市场秩序,景区对军人、学生、老人等群体推出专属优惠,彰显城市温度。央媒省媒点赞“咸宁诚意”,全网热度助推城市形象出圈,文旅“软实力”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动力”。 咸宁以文旅为纽带,将民族团结嵌入“诗与远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鲜活实践,助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