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扎根通城暑期托管班: 五节特别课程赋能民族团结“小树苗”
来源: 通城县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 2025-08-07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通城县委统战部
【字体:

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通城县民宗局与共青团通城县委等单位联合启动了“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项目。

该项目在城区和乡村共设立了114个托管点,覆盖全县主要社区与乡村,惠及4000余名青少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373名志愿者参与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他们以“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让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此次托管班创新推出的“上好五节课”主题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通过课程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深化青少年认知。

“民族团结”主题课上,志愿者们使用人教版教材《中华民族大家庭》(小学版)和《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版),通过历史故事与民俗文化讲解,系统地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与互动问答,引导青少年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本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舞蹈课上,志愿者们结合瑶族拍打舞、蒙古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等民族特色舞步,带领孩子们编排集体舞蹈。在欢快的韵律中,青少年们不仅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以实际行动传递出团结的深情,舞动出“籽籽连心”的生动画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画画课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以画笔表达情感的机会。他们创作了“石榴籽抱团”“民族大联欢”和“共筑中国梦”等主题作品,通过色彩和创意的交织,展现了对民族团结的深刻感悟。

青少年们还参加了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国家民委宣讲团莅临通城县进行巡回宣讲,来自全县的中小学生代表及带班教师共56人参与了此次活动。宣讲深入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并围绕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师生们筑牢了思想根基。

此外,一期专注于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课也成功开展。通过朗诵、情景对话和文化经典诵读等形式,提升了青少年的语言沟通能力,打破了地域与民族语言壁垒,促进了文化交流的“无障碍”互动,助力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

从青少年抓起,铸牢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制民族复兴的未来蓝图,通城县“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通过“小而美”的课程载体,践行“大而深”的民族团结理念。在为期一个月的托管期间,青少年通过系统地学习、沉浸式的体验和富有创意的表达,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暑假学堂”不仅缓解了家长暑期“看护难”的问题,更以教育浸润心灵,与青少年携手书写了“籽籽连心、团结奋进”的新时代篇章,为民族复兴凝聚了青春的力量。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