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对基层统战工作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为提升基层统战工作质效,湖北省咸宁市委统战部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建优组织强化保障力。一是抓深度,推进基层统战组织全覆盖。2022年,咸宁市共成立市、县两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组织102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 下简称“新联会”)组织99个,成立了70个乡镇(街道)知联会分会、新联会分会,70个乡镇商 会,1063个乡镇、村级乡贤组织,实现了乡镇(街 道)知联会、新联会、乡镇(街道)商会建设全覆 盖,重点乡镇乡贤理事会、村级乡贤联谊会实现全 覆盖。二是抓广度,在各领域建立统战组织。分别 在市、县建立侨联组织,建设“侨胞之家”“侨之 家”“侨家小院”等组织9个;建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辅导中心1个、县级台商联谊会2个;分类别成立新联会自由职业人员分会等;在教育、医疗、 农业、律师、企业等领域和行业成立统战组织201 个。三是抓亮度,积极打造网络统战组织。成立新联会网络与新媒体分会,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网络代表人士队伍,按市、县、乡三级构建统战网络“传播矩阵”,加大互联网优质内容资源供 给,创新宣传话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建立网络舆论反馈渠道,准确及时把握网民涉统言论,积极回应网络关切,降低网络舆情潜在风险,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能力。
建好平台提升服务力。一是组建统战文化教育示范平台。咸宁市结合统战工作实际,打造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统战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 技术学院打造了内容丰富的“统战之家”,咸安区在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北伐贺胜桥战役纪念馆建立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打造一体化统战服务平台。咸宁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统一战线事务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办公场地,核定人员编制,纳入财政预算,由统战部门统一调度人、财、物等资源。通城县因地制宜将有古八景之称的“东山阁”打造成综合型统战工作基地,集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联络联谊、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三是形成全产业链聚力平台。坚持党建引领、统战发力,聚合产业从业人员、关联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串起“全产业链”合力,形成“1+1>2”的效果。通山县发动枇杷产业链主袁观强担任会长,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社10余家,定期举办座谈交流会、田间课堂等活动。
建立品牌增强创新力。一是打造“民营企业座谈会”品牌。自2020年至今,咸宁市连续10次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性文件,为民营企业、商协会解决了大量遗留问题,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截至目前,为305家民营企业解决问题427个。二是打造“统战·同心”服务品牌。发挥统战资源优势,推进同心“教育服务团”“律师服务团”等统战品牌活动,组织统战成员开展健康义诊、送教育、送科技、送法律服务、送医药进基层、送电商培训进乡村等“同心”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以通山县石门村、崇阳县肖岭村、嘉鱼县白果树村、通城县“小红帽”等为代表的“统战+公益帮扶”工作模式。 三是打造“结对帮扶”品牌。统战干部身先士卒,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与乡村结对子,推动资源、平台、人才下沉。截至目前,共组织引导232家民营企业与252个村结对,通过产业、公益项目等开展帮扶,共实施项目627个,投入资金总额6.3亿元,受帮群众达12万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