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委统战部:当好”红色管家” 助力乡村治理
来源: 咸安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 2023-04-28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咸安区委统战部
【字体:

近年来,咸安区委统战部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在驻点联系的贺胜桥镇黄祠村大力推行“红色管家”工作模式,以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以及村组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组建“红色管家”队伍,下沉服务群众,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推动打造“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2022年,区委统战部被评为驻村工作先进集体,统战部驻黄祠村工作队被评为工作突出工作队。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联系服务走深走实。包保联系全覆盖。按照每人包联不少于15户的标准,驻村工作队3名工作队员以“红色管家”身份每人包联15-20户稳定脱贫户,实现统战部联系的47户稳定脱贫户包联全覆盖。民情民意全掌握。建立“线上+线下”联系机制,线上建立微信群3个,驻村“红色管家”作为群主,及时收集统计包联群众在微信群中提出的困难需求。线下开展“走亲问需日”,驻村工作队员每月至少入户访问1次,具体了解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填好“民情记录本”,做到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困难问题、主要诉求“一本清”,确保各类群体民情民意不遗不漏、尽在掌握。服务帮扶全方位。针对包联群众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兜底保障家庭等困难人员,驻村“红色管家”经常性入户串门、常态化走访慰问,当好“六员”(法规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推动发展的引领员、文明建设的劝导员和后勤保障的服务员),做到“三知四清五促”(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促增收致富、促移风易俗、促环境改善、促邻里和谐、促诉求解决),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

优化服务举措,推动民意诉求落实落地。协商议事聚民智。坚持民事民议、协商共治,构建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围炉夜话”、“星空夜话”等方式召开屋场会,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都尔霍姆(武汉)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三期建设、唐斗山水库整治、郑旭“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等村级重大事项的谋划、研究和落实,协商解决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问题。一年来,驻村“红色管家”共组织召开屋场会7场,形成任务事项清单24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9起,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田地纠纷、地基纠纷等信访问题得到及时稳控或彻底解决,有效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多方联动解民忧。坚持分类施策、多方联动,快速高效解决群众诉求。针对政策咨询、业务查询类问题,驻村“红色管家”立即在微信群中答复,实时为群众答疑解惑针对群众微心愿和合理诉求,及时梳理并报驻村工作队长汇总,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党员会上民主议事会商解决需要镇级、区级层面解决的拆迁改造、产权纠纷、民事纠纷等事项,由驻村工作队长会同黄祠村“两委”及时向贺胜桥镇和统战部报告,由统战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办理解决。实绩实效暖民心。坚持包联群众点单,驻村“红色管家”接单,全程跟踪,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手。19组唐官仁群众反映的缺少文化活动阵地问题,“红色管家”动员村湾群众自发捐款9万余元,多方筹措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0平方米的二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建有党员教育、文化宣传、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活动室及农家书屋;室外建有文体广场,配备有文化、体育、广电等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周边群众500余人受益。截至2022年底,驻村“红色管家”收集的24个民生问题全部快捷、高效、圆满解决。

健全完善机制,推动驻村帮扶见行见效。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区委统战部将“红色管家”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列入驻村工作队干部述职内容,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不定期抽查履职情况,引导驻村工作队责任上肩、工作下沉。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建立上墙公示、网上回复、上门答复、会议反馈制度,驻村“红色管家”及时把问题解决的方式、过程、结果反馈给群众,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监督问题解决,实现从“要我干”到“一起干”再到“我要干”的转变。建立多方评议机制。构建群众评议平台,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面对面评议等方式,由区委统战部会同黄祠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对驻村“红色管家”进行评价,每季度组织“红色管家”进行一次互评检查,通过相互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出现服务盲区,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网站导航: